“聚青春之火·建时代之功”,四川省直机关举行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来自四川省直机关各部门、各系统的优秀青年代表用集体唱歌、演讲、现场访谈等方式,分享他们坚定信仰、矢志拼搏的生动事迹,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袁松在活动中分享青春故事。
科创赋能兴桥隧 青春力量担使命
我与交通科技的青春故事
袁松
四川交通设计院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院长、入选2021年度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菁英,作为负责人带领桥隧青年科创团队获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1-2022年度四川省青年文明号集体。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科创赋能兴桥隧、青春力量担使命。
袁松演讲现场
2008年5月12日,一场超级地震袭击了四川汶川,一时间山崩地裂,第一时间抢通生命线公路就是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因为没有通道就没有希望。当时正在实习的我,说一点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同事们的感召下也投身到了抗震救灾的工作当中。这一组照片都是我们公司同事拍摄的,面对此情此景,我深切感受到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建设更加安全的道路。
袁松讲述2008年“5·12”汶川地震记忆
2009年,我刚参加工作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在汶川设计棚洞。什么是棚洞?这些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结构,在当年因为没有标准,设计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来说那是真的难啊,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在我很焦虑、很无助的时候,省交通运输厅科研立项支持了棚洞的研究,这是我第一次与交通科技结缘,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工作当中。
袁松介绍明洞与棚洞的作用
有了科研的加持赋能,我高质量完成了设计任务,建设了大量的明洞与棚洞,保障了公路的安全。正当我感到有点小骄傲的时候,新的挑战又来了。
高位崩塌掩盖了洞子、巨型落石砸坏了结构,这是山区公路面对的最大威胁之一。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坏了,该怎么办?还敢不敢再做设计了?
再次得到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后,我们开始潜心试验研究,不断优化结构、提高抗冲击性能,为洞子性能的提升做好科技支撑,逐渐找回了设计的信心。
2020年,我们设计的明洞再一次面对严峻的考验。这一次不是一两个石头的掉落,而是整片山体的垮塌,面对这样的险情,我们第一时间派出了同事赶到现场,一个电话打回来:“安全!”。这两个字,让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人员安全、洞子安全,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袁松介绍山区公路面对的威胁因素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如果能汇集广大青年的力量,那将会实现1+1大于2的效果,2017年我在公司发起成立了桥隧青年科创团队,我们坚定的做服务重大战略工程的先行者、做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逆行者、做实践胸怀国之大者的践行者。
团队搭建了平台,创新在广大青年中深入人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主编了全国首部明洞与棚洞设计的地方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解决了当年困扰着我的难题。团队在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去年获得了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表彰。这就是团队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袁松与团队的共同记忆
对于交通人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是国之大者;在四川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建设有韧性的、安全的公路,这是省之要事。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拼搏奉献,高举科创大旗;牢记使命、精心设计,绘制交通蓝图,才能共同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
一路走来,交通科技创新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给我带来的成长感悟就是: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期待与青年朋友们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荣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