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史学习教育 身边人身边事

身边人身边事——先进典型 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院长袁松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 浏览次数:443

袁松同志爱岗敬业,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始终保持交通人的品格和本色。工作勤勉务实、甘于奉献,为人谦虚谨慎、朴实低调,干部群众口碑好。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2020年度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殊荣。

1.jpg

袁松同志,男,汉族,生于1983年11月,2008年1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17年12月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院长;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风优良,踏实肯干。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助力脱贫攻坚。袁松同志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始终保持着“要致富、先修路”这个交通人助力脱贫攻坚最朴实的初心,先后担任了多个扶贫项目的负责人,在一线的工作中践行着交通人的使命。

辛勤的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的路上。2018年公司承担了荥泸路泸定段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其建设对牛背山景区的开发和带动甘孜州泸定县周边群众脱贫意义重大,袁松同志担起了项目负责人的重任。在这条长度不足30公里,但高差却超过1500米的公路上,来回奔走20多次,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道路,辛勤的汗水挥洒在每一个角落,对每一处灾害和隐患都了然于心。经历近三年的奋战,项目建成了一条内实外美的旅游路、致富路、平安路,辛勤的工作得到了项目沿线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2.jpg

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助力救灾防疫。灾情疫情就是命令,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袁松同志不讲条件、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充分展现了一个党员坚定的政治品质和责任担当。

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不畏艰险。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以及7.29甘洛县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等多次重大自然灾害中,袁松同志身先士卒积极深入现场,完成应急抢险、灾损调查、灾后重建等工作。特别是在8.8九寨沟地震后服务现场应急抢险期间,对于高位崩塌灾害工点的处治构思了全新的装配式钢箱棚洞,救灾任务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型抢险装备的研发当中,经过三年的研究分析、模型试验,多次向高能级冲击试验发起挑战,最终在今年完成了2000千焦的原型冲击试验,初步完成了可以抵挡巨大冲击能量的装配式钢箱棚洞,为将来实现快速抢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jpg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惧怕不退缩。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袁松同志积极响应厅局以及公司党委“狠抓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的要求,带领隧道专业全体成员采用分散办公、视频会议、电话服务等方式,积极配合项目现场施工,服务复工复产。高质量完成了沿江高速、久马高速、德会高速等一大批重点高速公路项目的勘察设计,同时深入施工现场配合完成后期服务工作,得到了业主的广泛好评。

4.jpg

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助力交通强省。参加工作十余年,袁松同志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研究的脚步,在复杂公路隧道、防灾减灾明洞棚洞设计建造技术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深入的研究,有效助力交通强省。

锐意进取为藏区高速建设积累宝贵经验。主持完成的雅叶高速公路康定过境段工程具有“六超”特点,即“超大转向、超大高差、超高烈度、超大错位、超复杂线形、超特长隧道群”,其中跑马山一号隧道进出口高差达220m,创造世界高速公路单个隧道的高差之最。经过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成果,为川藏梯度带复杂条件公路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攻坚克难为防护崩塌落石保障公路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明洞棚洞抗崩塌落石冲击性能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明洞棚洞抗冲击成套关键技术,研发了用于应急抢险的装配式钢箱棚洞,并作为第一完成人主编了四川省地方标准《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5.jpg

潜心研究取得丰硕科技成果。主持研究了6项四川交通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获科学技术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主编地方标准2部、团体标准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外观专利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2021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太升北路35号
电话
028-86925954
传真
028-86912819

扫码关注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版权所有 | 蜀ICP备05020058号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1146号技术支持:明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