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发布了关于表彰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决定;共青团四川省委发布了关于表彰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决定。四川交通这些优秀集体、个人受到表彰。
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隧青年科创团队
先进事迹
一起学习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隧青年科创团队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隧青年科创团队成立于2017年,是一支以公司桥梁与隧道专业青年技术骨干组建的技术团队。团队现有员工42人,其中党员31人,平均年龄33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全体成员的69%以上。在厅党组及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公司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中心大局,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主持设计了内南高速罗龙长江大桥、康新高速跑马山隧道等超级工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强省等重大战略提供支撑。获得各类勘察设计、咨询、工程建设奖20余项。
在多次重大地质灾害中,完成应急抢险、灾后重建等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驰援疫情防控、配合施工现场复工复产;在脱贫攻坚战中,完成十余座渡改桥项目,服务民生工程。
主持了大跨度悬索桥、超长隧道、防灾减灾明棚洞等方面的十余项科研课题,主编了2部地方标准、4部全国性团体标准。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授权各类专利100余项,发表论文近100篇。
在生产与科研中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能打硬仗的高水平人才队伍。1人成功入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1人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获得四川省公路青年科技奖。
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服务重大战略工程
团队成员致力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强省等重大战略工程建设,先后参与30余条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建设,完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超级工程。一是大跨桥梁有突破。主持设计的内南高速罗龙长江大桥是四川首座大跨度双层公路桥梁,是连接长江南北岸的一条重要过江通道;完成的主跨485米紫坪铺悬索桥,是距离5.12汶川地震震中最近的大跨度桥梁。二是超长隧道创纪录。正在参与设计的成汶高速龙门山隧道全长近24公里,是全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主持完成的康新高速跑马山隧道具有“超大转向、超大高差、超高烈度、超大错位、超复杂线形、超特长隧道群”,进出口高差达220米,创造世界高速公路单个隧道高差之最。三是明洞棚洞保安全。完成了50余座防灾减灾明洞与棚洞工程,牵头完成了相关地方标准的编制,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团队成员主持与参与的项目获得中国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获得四川省优秀咨询一等奖5项、二等奖1,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获得四川省李冰奖2项。
二、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灾情疫情就是命令,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团队成员不讲条件、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充分展现了一个党员示范团队坚定的政治品质和责任担当。一是不畏艰险投身抢险救灾。8.8九寨沟地震、7.29凉山州甘洛县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9.16泸县地震等多次重大自然灾害中,团队成员冒着落石、塌方等危险积极深入现场,完成应急抢险、灾损调查、灾后重建等工作。先后牵头完成了多条国省干线公路灾后重建工程中50余座防灾减灾明洞棚洞工程设计,有效保障了公路生命线安全。二是身先士卒参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团队成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不惧怕不退缩,先后多次参加厅与公司组织的“疫情防控青年党员服务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交通人的务实担当,团队成员支援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第三支队第一大队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积极响应“狠抓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的要求,采用分散办公、视频会议、电话服务等方式,积极配合项目现场施工,服务复工复产,高质量完成了沿江高速、久马高速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勘察设计,同时深入现场配合完成后期服务工作,得到了业主的广泛好评。三是深入地方助力脱贫攻坚。团队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派出1名成员赴甘孜州挂职助力涉藏地区建设,1名成员参加省交通运输厅脱贫攻坚督战组助力脱贫攻坚;主持了荥泸路泸定段公路、G245金口河隧道等扶贫工程,完成了泸州、乐山等地10余个渡口改桥梁等重大民生项目,建成了一条条致富路、一座座连心桥,辛勤的工作得到了项目沿线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三、攻坚克难、务实笃行,高举科技创新大旗
团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交通发展新力量的指导思想,高举科技创新大旗。一是攻坚克难推进科研项目。团队牵头负责了20公里级超长隧道通风排烟及快速救援关键技术、大跨桥梁超大直径桩基础关键技术、山区公路灾害快速处置与长效防护关键技术等十余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2项科研项目入选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成果,为超级工程建设破解重大技术难题,提供了强大支撑。二是务实笃行编制规范标准。团队非常重视技术成果的总结与积累,已主编完成2部四川省地方标准并发布实施,正在牵头编写1部四川省地方标准、3部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1部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三是潜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经过潜心研究,团队成员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1项发明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外观专利20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公示完成),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公示完成),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公示完成),四川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四川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
四、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培养青年人才队伍
团队以“生产与科研并重、团队与人才并举”的思路培养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能打硬仗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一是深度谋划个人与团队共同发展。结合团队成员个人特长与意愿共同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党员+工程师”双向培养,将个人的发展与团队建设深度绑定。二是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扩大行业影响。充分利用公司大师工作室,将高级专家请来咨询指导,培养技术骨干;同时积极参与行业内技术研讨与交流会,逐步扩大行业影响力。三是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通过参与超级工程、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主持科研编制标准等多维度锻炼,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渐形成。1人成功入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菁英专项、1人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获得四川省公路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四川省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