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西都市报》05版要闻发表了《进出口位置相差80层楼高创世界之最 雅叶高速跑马山1号隧道右洞贯通》一文。封面新闻APP也于近日发表文章《进出口位置相差80层楼高 四川又一高速公路隧道创世界之最丨大国工程》,阅读量已达9万多,引发广泛关注。报道聚焦四川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在隧道设计上采用了“S”形曲线,经历了3次转向,累计转向341度,使隧道纵坡一直控制在高速公路设计规范的极限值之内,为创下高速公路单体隧道进出口高差世界之最贡献技术力量。
▲《华西都市报》报道
▲封面新闻APP报道
进出口位置相差80层楼高
四川又一高速公路隧道创世界之最
10月22日,四川雅安至新疆叶城高速(以下简称“雅叶高速”)传来新进展——康定过境段跑马山1号隧道右洞贯通。这座隧道进口和出口的高差达到222米,相当于80层楼高,创下高速公路单体隧道进出口高差世界之最。除此之外,隧道高海拔、大埋深、穿越地震断裂带等特点,又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23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跑马山1号隧道设计、建设负责人,揭秘这条隧道建设背后的故事。
▲跑马山1号隧道右洞贯通(图据蜀道集团藏高公司)
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攀升
沿线最大地震烈度超过9度
进口海拔2386米、出口海拔2608米,跑马山1号隧道进出口为何会形成如此大的高差?隧道设计负责人,来自四川交通设计院的郑国强介绍,这与雅叶高速从四川盆地过渡到青藏高原的整体走向有关。路线海拔第一次陡升出现在已建成的二郎山隧道,跑马山1号隧道是第二次。
为了降低坡度,隧道采用了“S”形曲线设计,经历了3次转向,累计转向341度。隧道进出口直线距离原本只有5千米左右,隧道长度却达到了8865米。
海拔高差大,只是隧道设计选线面对的难题之一。郑国强告诉记者,该隧道穿越鲜水河断裂带,最大地震烈度大于9度,可肉眼看到巨大的裂缝、断层,沿线地质条件特别差,这都为后续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跑马山1号隧道的最大埋深达到1250米,这直接导致岩体地应力过高,施工中岩爆频发。
▲跑马山1号隧道洞口(图据蜀道集团藏高公司)
工艺改进解决通风难题
多举并措应对高频岩爆
进出口大高差和洞内“S”形走向导致的第一个施工问题就是通风难。建设方蜀道集团康新指挥部临时负责人杨建平告诉记者,巷道式通风的改进解决了长距离单向掘进的通风问题,也最大限度降低送风损耗和用电消耗,提高通风效率。
此外,受断层等地质影响,隧道围岩交替变化,靠近断裂时涌水严重,据统计单日最大涌水量达到5万立方米,相当于114个室内泳池(440立方米)的水量。
上文提到,跑马山1号隧道最大埋深为1250米,这导致施工中岩爆频发。杨建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发生大小岩爆破425次,每循环掘进后都要等待岩体应力释放,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此外,项目建设团队还采取爆破前打泄压孔、光面爆破、喷淋释放应力等措施减少岩爆发生。
先后2100余人参与建设
2024年隧道全面贯通
跑马山1号隧道地处海拔2500米以上的川西高原地区。“这里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从10月到次年4月处于冬季施工。”杨建平说,“恶劣的气候环境导致建设功效低,也给工人身心带来巨大的考验。”
从进场施工到右洞贯通,先后2100余人参与跑马山1号隧道建设。截至目前,该隧道完成比例达到98.6%,仅剩252米未通,将于2024年全面贯通。
据悉,雅叶高速康定过境段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成都至康定至西藏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有效分流康定城区过境车流、缓解主城区拥堵压力、推动全域旅游进程。康定过境段贯通后,对提高川藏通道交通安全,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 |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蜀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