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院参与完成两阶段勘察设计的G0611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复,标志着该项目自2024年控制性工程开工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图(2022-2035年)
郎木寺至川主寺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G0611张掖至汶川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该项目建设对提升我省西北向进出川通道能力,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关天经济区的高速联通,推动黄河流域四川境高质量发展及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区域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路线起于若尔盖县红星镇与甘肃省碌曲县郎木寺镇交界处,接甘肃省待建的G0611赛尔龙至郎木寺段高速公路,经若尔盖阿西镇、巴西镇、包座乡,红原县色地镇,止于松潘县川主寺镇黄胜关,接在建的G0611川主寺至汶川段高速公路。线路全长179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分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和80公里/小时。交通设计院主要承担项目起点至若尔盖县班佑村段(对应勘察设计A1标段)全长约88.2公里两阶段勘察设计工作。
G0611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段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分段图
环保选线:精绣88公里高原景观示范路
项目路线分布在3150米至3850米海拔区间内,属高原高海拔高寒区域,区域内有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基本草原、基本农田、林地、饮用水水源等众多环境敏感因素,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且地震烈度高。设计人员在总体路线布设时,坚持生态选线、景观选线,精细化选线,达到全线土石方平衡,力争将本项目设计成为一条高原景观示范路。
G0611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段高速公路A1标段路线方案示意图
交旅融合:打造花湖特色交旅示范服务区
花湖景区位于若尔盖县国道213线一侧,是我国第二大草原——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海拔3468米。景区内五彩缤纷,云霞委地。项目组在勘察设计时,充分考虑该景区的重要性,在此处设置了花湖互通和服务区综合体,便于与景区快速互联互通,打造成为区域特色交旅示范服务区。
若尔盖花湖景区(图源:若尔盖发布)
因地制宜:攻坚40公里高原冻土路基
公司承担的A1标段主要位于若尔盖草原,项目沿线深厚软土路基、季节性冻土融涨病害特征明显,分布里程约40公里(占设计里程的43%),对项目影响较大。项目组参考学习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开展专题研究,优先保护地下水系,保护生态景观,研究制定针对性地基处理措施,解决路基病害的同时保障高原生态物种的多样性。
若尔盖草原冻土现状
生态共赢:工程设计守护草原生命网络
针对项目穿越草原湿地的特殊性,优先采用桥梁方案跨越,减少路基开挖对地表植被、水文连通性的破坏,保护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全线桥梁设置封闭式桥面径流收集系统,通过导流管、应急池分级处理,防止雨水径流携带油污、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湿地。项目所处区域动物众多,为避免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隔断,设计中充分考虑野生动物迁徙和当地村民放牧需要,针对性优化通道位置布局并加大通道孔径,从而避免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种群隔离,维护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区域生态廊道功能。通过桥涵设计与环保设计的深度融合,项目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若尔盖花湖景区(图源:若尔盖发布)
抗防结合:保障隧道全天候安全运营
日尔郎山隧道全长2407米,隧址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进口海拔3430米,出口海拔3493米,为高寒高海拔隧道,是本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抗防冻设计是隧道的设计重点。隧道设计充分吸收毗邻的既有国道213隧道设计经验,借鉴在建川青铁路隧道抗防冻设计措施,并调研已建成高寒高海拔隧道运营情况,采用“抗冻为主、防冻为辅、抗防结合”的设计理念,抗冻设防段通过采用曲边墙带仰拱复合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采用抗渗等级高和抗冻性能强的混凝土等措施,提高结构抗冻能力和防止中央排水沟冻结,并设置衬砌保温层防冻,抗防结合防止冻胀破坏,保障隧道全天候安全运营。
日尔郎山隧道效果图
G0611郎川高速全线施工图设计的顺利获批,是交通设计院在高寒、高海拔复杂环境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综合实力的又一次有力证明。公司项目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倾力打造这条高原上的生态之路、景观之路、富民之路。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全力配合项目建设,为这条国家战略通道的早日高质量建成通车贡献智慧和力量!